
后稷网 > 后稷网 乡村振兴
2023年农牧水利科技系统干部职工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三农”工作本领,厚植“三农”情怀,躬耕脚下热土,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三农”理念,助力全县农牧业高效发展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为进一步加快建设农业强县贡献农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力量。
强化供水工程建设,守护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全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我局始终将饮水安全作为第一民生实事来抓,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落实工作举措,全力兜牢人畜饮水安全底线。一是“暖民心”工程造福百姓。2023年完成了总投资1855.6万元的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资金项目人畜饮水维修改造工程;总投资2737万元2022年汛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投资647万元水利发展资金项目;总投资1296万元青石嘴大滩西沟、麻莲乡李家沟沟道治理等项目。二是“放心水”润泽千家万户。为保障全县农村饮水工程正常使用和用水安全,努力攻克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难题,让广大农村牧区群众喝上“干净水 放心水”,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积极进村入户、走访农村牧区群众,全面排查所有已建供水工程运行情况,重点排查季节性缺水、工程水量不足等问题及时抢修,并全面掌握了解农牧民群众用水及水质情况,2023年我县农牧区水质达标,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共抢修12个乡镇152处管网,解决9006户3.62万人17.54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
推广科学种养技能,助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沉一线、把脉问诊,扎实开展农技人员下基层服务活动,深入剖析农牧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倾心服务为农牧民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一是有效推广优良品种高效种养技术。以产业聚拢专业技术力量,大力推广青稞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旱地白菜型油菜丰产栽培技术、高寒地区燕麦饲草生产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高原型藏羊后备母羊高效培育技术、牦牛三段式优质饲养技术,遴选适宜门源地区青稞、油菜、饲草、肉牛、羊5个产业,积极推广青稞优良品种昆仑14号、甘青4号、北青11号、昆仑18号;油菜优良品种青油21号、浩油11、青杂15号;饲草优良品种青甜1号、加燕2号,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经测算良种推广地区青稞单产296.5公斤/亩、油菜单产130公斤/亩,种子对我县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45%以上,有效提升了全县粮油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藏羊高效养殖技术,产羔2050只,成活率95.7%;开展畜种改良工作,完成牛改5698头,产犊3015余头,成活率95%。二是优化畜种结构,促进科学饲养管理。开展家畜接羔育幼上门服务活动,重点解决农牧区母畜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难产等常见病症,提高母畜繁殖率和接羔育幼成活率,切实解决农牧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技术服务指导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向县域内农牧户、养殖大户开展养殖环节畜疫防治、畜种改良、藏羊牦牛养殖技术、渔业养殖及水生动物疫病检测等技术指导,并坚持为农牧民开展良种培育、示范推广、科技培训、科学饲养、优良养畜示范户创建等服务,2023年建成万头牦牛繁殖基地1处、万只藏羊养殖基地建设1处;落实72万元畜牧良种补贴项目,调运高原型藏羊900只;专业开展技术服务和宣传活动600余人次,服务种养殖新型经营主体100余家,养殖户9000余户,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三是推广秸秆饲料化发展,提升饲草产业精细化水平。积极推广使用秸秆青贮氨化、秸秆熟化等技术,提升了我县青贮饲草料收贮能力,2023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饲草产业的精细化发展为全县规模草食家畜养殖企业、合作社和专业种植企业、合作社提供发展动能。按养殖户每头肉牛为例,以玉米糠和青贮草两种饲草料喂养情况作成本对比分析,每头肉牛用青饲草喂养每日可节约精料成本0.86元,一个饲养周期可节约精料成本313.9元;饲养成本下降6.53%。
坚持全链条精准防控,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坚持防疫优先原则,以防风险、保安全为重点,抓实动物疫病防控关键环节,全面推进2023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各项任务,切实把作风整治成果转化为推动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工作成效。一是筑牢动物防疫安全屏障。坚持防疫优先原则,以防风险、保安全为重点,抓实动物疫病防控关键环节,有效建立免疫屏障,进一步降低动物疫情发生风险,确保全县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2023年全年免疫各类牲畜589.63万头只,其中布病90.08万头只。同时,为进一步消除动物免疫“空白点”和“免疫死角”,在动物集中免疫结束后,专业技术人员将继续对幼畜、孕畜、病畜建立补针档案,及时掌握补免时间,不断完善免疫档案。二是提升产地检疫工作质效。始终严格执行动物“落地检”制度,实现动物疫病的源头管控。对调出入动物坚持做到“动物出入检疫三关”,严把免疫记录查验关、耳标佩戴查验关和疑似病例隔离观察关,切实做到从业人员底数清、情况明,不断筑牢我县动物防疫安全屏障。同时,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详细了解掌握辖区内动物调入、调出情况,并及时督促对调入动物的养殖场(户)进行动物补免。截至目前,完成产地检疫287.03万头只尾,屠宰检疫18.42万头只羽,检疫率和持证率均达100%。三是加强动物疫病源头管控。紧抓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契机,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内养殖场(户)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无死角”动物疫情排查,严格落实“一对一”包片责任制,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分片包干注射疫苗、排查统计等工作,确保“不漏一村,不漏一户”,并及时掌握辖区疫病流行动态。截至目前,排查牛羊养殖场(户)计14384户,未排查出可疑病例。四是开展大清洁大消毒专项行动。县乡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联合村级动物防疫员大力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重点对各辖区合作社养殖棚舍、牲畜运输车辆、活畜交易市场等区域实施“拉网式”清洗消毒,确保消杀不留空挡。积极引导养殖场(户)定期对养殖区域周边环境进行消毒灭源工作。不断压实养殖场(户)主体责任,有效阻断传播途径,切实消灭病原。专项行动期间共出动从业人员80余人,分发宣传资料100余份;对全县规模养殖场及养殖大户进行了全面清洗消毒,消毒面积达18万平方米。累计无害化处理病死畜3.9万头只
今后,农牧水利科技系统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三农”干部队伍,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青海省农业农村厅)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ww.cnhouji.com/news/2023/1229/52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