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后稷网 乡村振兴

呼和浩特市天力木图村:多措并举、多元发展 积极探索增收致富新模式

2023年12月22日 16:31

呼和浩特市天力木图村:多措并举、多元发展 积极探索增收致富新模式

天力木图村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城北13公里,辖7个自然村,辖区面积26.83平方公里,588户、1401人,常住农户229户511人。耕地总面积27644亩,其中水浇地24320亩,旱地3324亩。存栏牲畜(羊)9400只。2020年荣获“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023年荣获“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大胆实践,发挥基层党组织关键作用

天力木图村在区位没有任何优势,村内产业结构又比较单一,资源也不丰富,全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流出人口达64%,留守的大多数为老人。全村较为丰富的资源仅有耕地,且以马铃薯、莜麦等传统种植业和小农户经营为主。村集体收入基本无经营性收入,要实现乡村振兴,村集体增收面临诸多难题。

为摆脱所面临的困境,天力木图村首先通过“三资”清理摸清了家底,再通过参加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天力木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制定了村集体组织章程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并完成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确定成员股1401股。

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建“凝四心、增四力”党建品牌,统筹推进五大振兴,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社会发展动能、乡村治理效能。常态化开展“送政策、知民情、听想法、问诉求”的敲门行动。按照日常管理网格化、走访民情经常化、安防系统智能化、三务工作公开化、“一约四会”常态化、矛盾调解专业化、宣传教育通俗化的“七化”工作法,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点、堵点、痛点。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群众探索出一条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特色之路。

二、多元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天力木图村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股份制肉牛养殖、胡羊设施圈养、马铃薯仓储及清洗加工等四大产业,形成“服务创收型、入股经营型、项目带动型、资产租赁型”四大发展模式,把推动产业带动作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的零收入到2022年的50.84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31.25万元;2023年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22万元,预计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58万元。

一是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自筹、社会帮扶和政府扶持,购回大小农机具24台,通过为农民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等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农户买不起大农机以及小农户集约化经营而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农业生产降本增效。2022年,社会化服务涉及7个自然村156户和周边23个村、126户,共种植马铃薯18433亩,提供了耕、旋、种、防、收等多环节和全程服务,在大旱之年农户获得了丰收,平均每亩产量为4000斤,总收入突破6000万元,为农户节约成本约50万元,仅靠马铃薯种植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村民亩均增收600元。

二是股份制肉牛养殖。采取“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经营、村民入股”的股份制经营模式,聘用有30年养殖经验的脱贫户入股饲养,现存栏西门塔尔肉牛121头,在壮大村集体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三是胡羊设施圈养。紧扣全县“两麦一薯一羊”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发挥金草原胡羊养殖和屠宰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采取租赁方式养殖胡羊1000只,以点带面、试点先行,全面发展壮大村集体养殖业。

四是马铃薯仓储及清洗加工。依托马铃薯种植主产区优势,建设大型马铃薯储窖2座,并配套清洗加工设备,形成集种植、仓储、清洗、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通过不断努力,天力木图村完成了由贫困村向“产业强、百姓富”经济强村的华丽转变,集体资源资产得以盘活,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群众的幸福感明显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原文地址:http://www.cnhouji.com/news/2023/1222/5155.shtml